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教授:十年深耕雪域高原 精准帮扶点亮光明
来源:新华网| 2025年08月28日14:25

近日,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等联合承办的“光辉视界”西藏公益行医疗帮扶行动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带领团队走遍拉萨、昌都、山南等地,通过手术带教、技术培训、设备书籍捐赠等多维举措,为西藏自治区眼科医疗水平提升注入持续动力。

“看到当地医院眼科硬件与技术的双重进步,看到藏族医生能独立完成复杂眼底手术,我们真切感受到精准帮扶的价值。”魏文斌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这场跨越十年的公益坚守,正逐步实现“西藏疑难眼病不出藏”的初衷,让光明照进高原百姓的生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现场

连续多年精准施策,西藏眼科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连续多年参与西藏公益行的“老兵”,魏文斌对西藏眼科医疗的变迁感受深刻。他介绍,早期进藏时,当地医院眼科设备相对匮乏,医生对眼底病等复杂病症认知亦较有限,多数患者需辗转内地就医。

“2015年座谈时,自治区领导提出‘让西藏百姓疑难眼病不出藏’,这句话成为我们帮扶的核心目标。”他说,针对西藏眼病特点,团队制定了“先基础、后疑难”的阶梯式帮扶策略。

他进一步解释道,早期聚焦白内障手术培训,通过捐赠设备、开展“手把手”带教,推动西藏白内障手术率达到发达地区水平。随着白内障致盲率下降,眼底病成为新的防治重点——西藏高血压发病率高,由此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等成为主要致盲因素。

2016年起,团队将眼底病诊疗作为培训重点,从基础理论到手术实操逐步推进。“我们从零开始教医生读眼底照片、做荧光造影,捐赠300多万元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设备,2017年完成西藏首例微创玻璃体手术。”魏文斌回忆,如今再到拉萨市人民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等合作单位,已能看到藏族医生独立完成视网膜激光光凝、眼内注药等复杂操作,部分疑难病例甚至无需转诊内地。

在昌都、山南等地的医疗帮扶行动中,魏文斌团队还遇到许多令人动容的案例。一位跟随魏文斌十年的藏族患者让他印象深刻:25岁的女孩幼年时因双眼视网膜脱离濒临失明,经北京同仁医院手术后右眼保持0.3视力,如今已在拉萨就业。

“这次她带着父母来献哈达,用西藏最高礼节表达感谢,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魏文斌说,类似案例证明,持续的医疗帮扶不仅能挽救视力,更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手术带教与技术创新双驱动,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在此次公益行中,团队计划完成6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20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通过带教提升当地医生的实操能力。

据魏文斌介绍,带教采用“规范示范+关键操作指导”模式:专家先进行标准手术演示,让藏族医生担任助手近距离观摩,再在关键步骤如超声乳化针头操作、玻璃体切割头控制等环节,指导当地医生上手实践。

“手术中我们会随时讲解风险点,比如白内障核硬度过高时如何避免后囊膜破裂,这种‘现场教学’比视频培训更为直观有效。”他补充说。

除了线下带教,团队还积极引入新技术帮助破解高原医疗难题。针对西藏地广人稀、基层眼科资源匮乏的现状,魏文斌团队推动AI眼底筛查设备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试点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坐诊现场

“通过培训护士拍摄眼底照片,AI系统可自动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见眼病,筛查结果同步上传至北京专家团队,实现‘基层拍摄-云端诊断-精准转诊’的闭环。”他透露,北京同仁医院已派驻张景尚主任在拉萨开展为期一年的技术帮扶,重点推进AI筛查流程落地,未来计划将该模式推广至区县,让牧民在家门口即可完成眼底初筛。

魏文斌提到,在培训内容设计上,他团队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每次进藏前,都会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调研当地医生薄弱环节。例如,针对牧区眼外伤高发问题,本次公益行特别增加眼外伤急诊处置培训;针对近年西藏青少年近视率上升趋势,开展近视防控规范化讲座。

“我们不搞‘高大上’的理论灌输,而是教医生‘学了就能用’的技术。比如,如何用有限设备完成眼内异物取出,如何在高原干燥环境中做好术后护理,这些都是基层最需要的。”魏文斌如是说。

聚焦人才与技术双核心,破解高原眼健康服务难题

尽管西藏眼科医疗水平显著提升,魏文斌在疑难病会诊与恳谈中仍发现基层面临多重挑战:部分县级医院缺乏高端影像设备,难以精准诊断早期眼底病变;年轻医生对复杂病例的手术风险把控经验不足;偏远地区患者就医仍存在语言障碍、经济负担等问题。

“要让帮扶成果‘可持续’,必须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地人才队伍。”他说,为此我们团队构建了“三维度”人才培养体系:一是“请进来”,选拔优秀藏族医生到北京同仁医院进行3-6个月进修,如自治区人民医院白内障医生经培训后已能独立开展高端晶体植入手术;二是“线上联”,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时解答临床问题,仅2024年就完成远程会诊120余例;三是“压担子”,在拉萨、昌都等地建立“专家工作室”,让本地医生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我们希望每个地市都能培养出2-3名‘种子医生’,既能看常见病,又能处理部分疑难病例,成为区域眼科诊疗的核心力量。”魏文斌说。

谈及未来规划时他表示,“光辉视界”项目将继续发挥社会力量补充作用,聚焦设备升级与技术创新。一方面,计划为山南、昌都等地医院捐赠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等高端设备,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另一方面,深化AI技术与西藏眼病特点的结合,通过建立高原眼病数据库,优化AI算法,提升筛查精准度。“我们期待通过‘技术+人才’双轮驱动,让西藏眼科诊疗从‘输血’走向‘造血’,最终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区域’的分级诊疗格局。”魏文斌补充。

十年光阴,见证着西藏眼科从“基础薄弱”到“羽翼渐丰”的蜕变。正如魏文斌所言,每次公益行都是一次“双向治愈”——医生用技术照亮患者的世界,患者的感恩则照亮医者的初心。在雪域高原,这场关于光明的接力赛仍在继续,而那群背着医疗设备翻山越岭的医者,正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仁心书写着“健康中国”的高原篇章。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